派博:一本书的百分之一就能改变你的生命

问题:

欢迎来到本周三的派博问答。很多人大概都知道,我不只主持派博问答这个栏目,也写书。早在2011年,我有幸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《妙妙读》(Lit!)。内容关乎阅读(我的挚爱之一),当中涉及诸如我们为何要读书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阅读之类的问题。在写此书的调研阶段,我专门拿出了一整天时间,只为一件事——从派博文库中搜寻所有他曾说过的关乎阅读的内容。当然了,我找到了很多,其中有一段就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给大家的。派博在1981年说了这段精彩的话:

在我20年正儿八经的阅读中,我学到了这个功课。改变我生命的不是书籍,而是话语。我生命发生改变往往源于发现了新真理,出现了巨大挑战或面临长期困境时作出了某些立志。而这些往往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总结。至于我所读过的内容,其实99%我都不记得了。但如果在每本书或每篇文章中,我能记住百分之一的内容。而这些内容恰恰能改变我的生命,那么,我决不会为另外看似浪费九成的内容而耿耿于怀。”

我很喜欢这段话。派博牧师所说的显然是奇妙的真理。我也在2011年的书中引用了这段话。这段引言如今已经淹没在40年陈旧的手稿中。真的是淹没了。我一找到这段文字,就上网搜寻,却不能在任何网站、博客、已出版的书籍或任何社交媒体中,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。而且我也找不到这段信息的语音录音。总之,真的是埋没在时间的长廊中了。惟一留下的就是渴慕神网站中的这段文字手稿。或者当年我们没有对这段文字录音,要么就是录音已经丢失了。至少我们原先是这样以为。可大好消息是,当年是录过音的。而我们最近找到了这段来自1981年的录音。如今,我们的网站上第一次放上了这段信息录音。而我真是万分荣幸,今天能够在派博问答栏目向诸位介绍这段录音。

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段信息的背景。当时,1981年,年轻的派博牧师希望能鼓励他教会的主日学老师,带给他们盼望。这些老师每周花一小时与孩子们在一起,可余下一周的时间,这些孩子大概要看10小时的电视。如此看来,要在孩子们身上带来持续的影响,岂不是犹如天方夜谭吗?毕竟他们整周都浸泡在其他媒体中啊。答案绝不是这样。下面是原因。

约翰·派博牧师的回答:

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及孩子们一周在主日学只有一小时,而周间花在电视上却有足足20小时。而这么说背后常有的意思是,主日学这一小时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,对抗孩子们从电视中有意或无意所吸收的人本和世俗观念。这种理解在我看来可以称为“定量的绝望”。这样的思路认为,花在某影响源下的时间总量,将直接决定我们的生命会如何受陶造。我认为,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估小朋友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会如何受影响,是错误的。原因有两个。

首先是错在,这样的思路没能看清邪恶的本相。第二是,这样的思路也模糊了圣洁时刻的大能。容我来解释这两个错误。

◎内容是否建造生命?

首先,这样的定量思路没能看清这个世界邪恶的本相。这样的思路似乎认为,为消除有害的影响——比如说,电视的坏影响——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更多好影响来抵消。所以,为了抵消这些宴乐和爱世界的时间,最好的办法是花上同等数量的时间,享受上帝或上帝百姓的教导。如此,就能中和之前错谬的应许。而这里面隐含的逻辑是,孩子们(或我们自己)看属世或不建造生命的电视节目并无大碍,或者这样的娱乐是难以避免的。

我觉得这两个逻辑都是站不住脚的。我不认为这样的娱乐难以避免,我也肯定不同意,这样娱乐并无大碍。首先,我认为,如果我们明知道一些电视节目是有害的,却还乐在其中,这绝对不是无大碍。保罗教导我们,我们只应该从事那些建造生命的工作,而非拆毁生命的工作(林前14:12, 26;林后13:10)。我感觉教会里有很多人并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评估对错。他们喜欢说,“哎,这里没什么不妥的呀;他们并没有做什么不妥的事情”。但其实他们应该思考的是:“这件事是否建造我的生命,是否让我成为更好的基督徒?成为一个更好的人?”因为保罗似乎认为,这才是我们生命方方面面应该有的目标和方向——而不只是认为一些事物没有太大的害处,就可以了。

我会说,其实大部分电视都没有建造生命。即便是少数微乎其微,还算可以的节目,我在看这些栏目时,也不觉得看完了以后,我会对上帝更喜乐。或者,我能更倾向于顺服上帝,对基督有更深的情感,或更迫切地渴望行善。看电视就是没有这样的积极影响。

◎难以估量的时刻

还有第二个原因,我认为用定量的方式评估主日学说,“啊,才一个小时的主日学,对20个小时的电视或学校生活来说,算得了什么呢”,这样思考是错误的。因为这样想忽略了或完全不明白圣洁时刻的价值。我这里所说的能无限安慰主日学老师,但我认为,对辅导或谈话来说,也是同样适用的。我觉得这个道理对所有人都一样适用。这个圣洁的时刻就是我所说的“难以估量的时刻”。

定量思路疏忽或遗漏的是亮光所能带来的奇妙应许。这些亮光可能只是来自瞬间,却能永远改变生命。所以我称之为“难以估量的时刻”。一个时刻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,因为一句话说出口并不需要很多时间。从我过去20年正儿八经的阅读中,我学到一个宝贵功课。我说是20年,其实还没到20年呢。这是从我15岁开始阅读算起。但我真正开始认真读书是在17岁。在上高中前,我一直都很讨厌阅读。不过从高中起,我就开始很认真地阅读。我读起书来非常认真,而且从那以后,我读书一直都非常严肃认真。从那时算起到现在,大概有20年了。而这20年我学到的功课是:改变你生命的不是书籍,而是话语。

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的经历。但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说,事实就是这样。改变生命的往往是对真理或现实的新看见。或者一些很大的挑战临到我们身上。或面对长期的困局,我们做出了一些重大决志。而所有这些——看见、挑战或决志——往往只是瞬间的事。一句话或一段话,然后哇哦——醍醐灌顶,我们记住了。这小小一句话就影响了我们一辈子。

我读过的书,99%都不记得了。可能只是我是这样,因为我记忆力特别糟糕。不过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很常见的事。我读过的内容,99%都不记得了,但如果有1%的内容是能改变生命的看见,那么我不会为那99%的内容而耿耿于怀。我愿意多读这99%过目即忘的内容,也接受我自己的软弱,因为我并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。对我来说,一般改变生命的亮光——而我的生命当真因为阅读而发生了许多改变——往往就来自一个时刻,一段话或是一句话,而不是整本书。我记不住整本书的内容。

下面是我从阅读中所受益的不可估量的时刻。仅举几个例子。

◎爱德华兹

不消说,你肯定能想象我会从谁开始说起。约拿单·爱德华兹在读大学期间写过70(还是73)条终生的立志。而我从未忘记他写的第6条立志:“立志,但凡活着,就要竭尽全力生活”。这条立志让我难以忘怀。这句话远比我读过的其他上千句话对我更有意义。但凡活着,就要竭尽全力生活。不要荒废光阴。全力而活。好好活着。

第二句话来自他的《宗教情感》。他说,“真正的宗教,大体上包括圣洁的情感”。这本书大概有400多页,当中大部分内容我都不记得了。可我从没有读过一本书,告诉我真正的宗教很大程度上包括圣洁的情感。这是爱德华兹18世纪的语言,他所说的情感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绪。

我从小所接受的观念是,“事实、信心、感觉。事实、信心、感觉。事实、信心、感觉。保持这个顺序。感觉总是排到最后——这就是最后一节乘务车厢;少了它也无关紧要。”事实并不是这样。新约里充满许多让人震撼的命令。它们命令我们喜乐、平安、盼望和感恩。我在想要不要也提及爱,不过你们可能会跳起来说,“爱可不是一种感觉”。但是,如果你读《哥林多前书》13章以及当中对爱的定义,你真的没办法不下结论说,爱不只是感觉,但至少从某些方面来说,爱确实是感觉。比如,爱是不嫉妒(林前13:4)。嫉妒是一种感觉。而如果你里面有爱,你就不会有嫉妒这种感觉。所以,这里是另外一句惊人的话。这也是不可估量的时刻。那就是,爱德华兹解释和说,“真正的宗教,大体上包括圣洁的情感。”

◎保罗

第二个人是圣保罗。当然了,圣经里全是他的宝贵话语,但我只罗列一处。因为这或许足以帮助你明白我这个人以及我的很多讲道。我不知道诸位觉得,我会从圣保罗的众多语录中,选取哪一句作为不可估量的时刻(从1968年直到今天)。这节经文出现在《腓立比书》2:12-13:“你们应当恐惧战兢地作成自己的救恩。(因为)上帝为了成全自己的美意,就在你们里面动工,使你们可以立志和行事”。

在我读神学第一年,这句话一下射中我的心,因为保罗所有的神学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总结——我们努力,是因为上帝在我们生命中主权的工作。你们作工,因为他在你们里面动工,使你们能够立志和行事。

◎路易斯

下个人物是路易斯。这段话来自他的著作《极重无比的荣耀》(Weight of Glory)第一页:

“想想福音书中关于赏赐的毫不含糊的应许,以及这些赏赐让人震惊的内容,看起来,我们的主应该不是觉得我们的渴望太多,而是太少。我们是一群漫不经心的受造物,在声色犬马与雄心壮志中嬉戏。而与此同时,无限的喜乐就摆在我们眼前。我们却像一个无知的孩子,坚持要在贫民窟里作泥巴饼,因为他根本想象不到海边度假是怎样一幅美景。我们太容易满足了。

这句话还有其他一些话,把我变成了我所说的“基督教享乐主义者”——也就是说,耶稣不是要我们不再寻求快乐。相反,他非常看重这个渴望,并且要让它强烈到极致,以至于我们除了上帝以外,再不能从其他事物那里找到满足。

◎奥古斯丁

最后是阅读奥古斯丁,他《忏悔录》里的两句话。我第一次读到《忏悔录》应该是大二。当时我在读西方世界文学,我记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选修了这门课。总之,是在我大一或大二时候。当中有两句话对我的影响极深。

首先是,“我毫无指望,除了你的大怜悯。让你的命令成为我的可能,也让你的旨意成为你的命令。”这句话其实与《腓立比书》2:12-13可以说是异曲同工,但这里的表述实在太震撼了。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,它改变了我对当时正在读的一本书的理解。那会让我在读Joseph Fletcher的《处境伦理》(Situation Ethics)。我意识到这本书是错的,因为作者认为爱不可能包括情感。他得出这个结论乃是因为,他认为爱是一个命令。而你无法命令感觉;所以,爱应该指的是行动——所以,爱当中没有任何情感。这是错误的。Fletcher的逻辑里有个致命的问题是,他认为上帝不会命令我们去做我们不能做到的事。但上帝可以命令我们作我们不能做到的,因为他会赐下帮助。所以,奥古斯丁说,“让你的命令成为我的可能,也让你的旨意成为你的命令”。

《忏悔录》这里的上下文是节制性欲。奥古斯丁从前是个淫荡的人。在信主前,他的性生活非常混乱。而在他成为基督徒以后,他在性方面的试探并没有停止。他提及节制性欲,约束自己不再犯罪,这时他说,“我做不到。上帝啊,让你的命令成为我的可能,也让你的旨意成为你的命令”。

还有一句话也对我应许很大。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,但有段时间我向来会为自己喜爱日落、妻子、孩子、巧克力冰淇淋、爆米花等等这些事物而感到挣扎。我会觉得自己爱上这些事物,就对上帝不忠心了。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方面的挣扎。当你站在一幅美丽绝伦的画作或日落面前,你情不自禁感慨说,“啊,这实在太美了,我太爱它了”。而这时,你该如何作,才不会觉得上帝从天上看着你说,“你这家伙,你该爱的是我,不是那个”?

对此,奥古斯丁是这么说的:“如果一个人在你以外还爱着许多东西,但他并不是因为你的缘故而爱它们,那么这个人对你的爱实在太少了”。这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一句话,难道不是吗?我们可以因为耶稣的缘故,而爱人、事物、日落和美食!

◎改变生命的话语

以上就是我所罗列的例子。但其实,能说的还有很多很多。总而言之,改变生命的时刻往往来自一句话或一段话,而不是因为我们能背出整整一本书。灵光一闪,我们的心莫名地就暖起来了,这就是不可估量时刻的经历。而我们就在那一瞬彻底改变了。


来源:本文选自渴慕神网站约翰·派博牧师的问答,由陈晨姐妹翻译。

约翰·班扬:倘若你正在受苦

上一篇

刘志雄:能不做的,就不要做

下一篇
评论
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
还没有评论
1040
  • 长按下方二维码,加我微信,领取每日灵粮